檢測檢測機構在開展相關活動前必須要取得相關資質,目前國內主要的實驗室資質有CMA和CNAS。
CNAS和CMA究竟有什么區別?如何實現CNAS與CMA體系二合一?自身實驗室到底要拿到哪種資質比較合適?CMA和CNAS資質哪個更好通過?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什么是CMA與CNAS資質?
CMA(China Inspection Body and Laboratory Mandatory Approval),稱作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標志,又稱中國計量認證;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及可靠性進行的一種全面的認證及評價,只有具有此標志,才能成為合法的檢驗檢測機構,才能按證書上所批準列明的項目,從事檢測檢驗活動,在檢測檢驗證書或報告上使用CMA標識。
CNAS(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是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英文縮寫;CNAS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認可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依法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確定,從事認證機構、實驗室、檢驗機構、審定與核查機構等合格評定機構認可評價活動的權威機構,負責合格評定機構國家認可體系運行。檢驗檢測機構在獲得CNAS資質后,方可按證書上所批準列明的項目,在檢測檢驗證書或報告上使用CNAS標識。
下面我們從目的、性質、管理及評審機構、評審依據、適用對象、報告使用范圍、收費情況等方面,來介紹CMA資質和CNAS資質的區別與相似點,幫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
目的
CMA資質認定和CNAS認可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
性質
CMA資質認定是政府強制性的行政許可。
注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機構,必須經過資質認定,否則構成違法。
CNAS資質認定則屬于機構的自愿行為,非強制性要求。
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主管全國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工作,并負責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的統一管理、組織實施、綜合協調工作。
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認定工作。
CNAS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直接對檢測機構進行考核。
評審依據
最新版《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RB/T 214-2017《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及特殊行業領域的補充要求、申請標準等。
ISO/IEC等國際組織發布的標準、指南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CNAS發布的認可規則、準則等文件及實驗室相應領域標準等。
適用對象
(1)各級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依法設置或授權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
(2)經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批準,為社會提供公正數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
(3)已取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需新增檢驗項目時,應申請擴項計量認證;
(4)自愿申請為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各類科研、檢測實驗室。
(1)包含了生產企業實驗室在內的供方第一方實驗室:組織內的實驗室,檢測或校準自己生產的產品,數據為我所用,目的是提高和控制產品質量。一般使用企業標準。
(2)需方第二方實驗室:組織內實驗室,檢測或校準供方提供的產品,數據為我所用,目的是提高和控制供方產品質量,以最終保證自身的產品質量。一般使用約定標準。
(3)社會公共方第三方實驗室:獨立于第一方實驗室和第二方實驗室,為社會提供檢測或校準服務的實驗室,數據為社會使用,目的是提高和控制社會產品質量。一般使用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
報告使用范圍
通過CMA資質認定的實驗室,在其認定范圍內出具的報告,只在國內有效。
通過CNAS認可的實驗室,在其認可范圍內出具的帶CNAS標識的報告,可在全球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行(需雙方簽署了互認協議MRA)。
一般國際貿易的相關產品需要CNAS報告,但不能取代審查認可和資質認定。
收費情況
免費
收費
監督機制
6年1次的復評審、不定期的監督評審,以及投訴處理機制。
即除不定期監督外,在一個證書有效期(6年)內,實驗室只需要經歷1次來自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評審。
首次獲得資質后1年內的監督評審、2年一次的復評審、不定期的監督評審,以及投訴處理機制。
即除不定期監督外,在一個證書有效期(6年)內,實驗室要經歷4次來自CNAS的評審。
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CMA與CNAS的區別,特列出下面CMA與CNAS的比對表,是不是更加直觀了呢?
總結
CMA資質認定是政府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強制要求,只有通過認定的實驗室才能出具在國內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
若檢測報告還需要國際認可,并且實驗室對自身有著更高的要求,想要滿足國家級實驗室認可的標準,與國際接軌,則還需要獲得CNAS認可資質。
實驗室如果獲得CNAS認可資質,還將擁有以下的優勢:
?規范自己的實驗室,實現自我改進和自我完善,證明實驗室的實力;
?杜絕不合格研發產品上市、降低交付不合格“產品”的風險;
?讓自己的實驗室列入國家實驗室認可名單,提高知名度;
?提高市場競爭力,贏得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信賴;
?有利于樹立品牌,從而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相關行業實驗室須取得CMA資質或CNAS認可,才能在出具的報告上蓋CMA章或CNAS章。
CMA與CNAS資質,哪個更容易通過
就技術要求而言,CMA和CNAS的要求大同小異。CNAS認可不受法律授權的限制,CMA認定必受法律授權的限制,因此CNAS認可相對CMA認證而言容易一點。
如果實驗室達到了CNAS標準的要求,又想發揮富余能力為社會提供校準和檢測服務,進行CMA資質認定也會容易得多。但如果當地政府認為本地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能力有富余,就很難再接受企事業單位的CMA申請了。
因此,建議:如果是作為公司的內部研發實驗室,根據公司當前的校準和檢測需求提出CNAS認可申請,規范自己的實驗室,獲得第三方認可是很有必要的。將來有必要為社會提供點校準或檢測服務時,可向省級政府計量主管部門或國家認監委再申請CMA即可。
如何實現CNAS和CMA體系“二合一”
所謂“二合一”體系,就是既要符合CNAS認可的要求,又要滿足CMA認定的要求。
CMA/CNAS“二合一”檢測和校準實驗室管理體系建立的依據是CNAS-CL01:201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等同采用ISO/IEC17025:2017《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及相關領域應用說明、和RB/T 214-2017《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及相關的特殊要求。
實驗室認可評審準則中共有27個要素,其中管理要素8個、技術要素19個。在建立CMA/CNAS “二合一”實驗室管理體系,可以按照實驗室認可準則的架構為基礎來建立。按照實驗室認可準則的27個要素編寫的《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能夠全面覆蓋CMA/CNAS實驗室認可和資質認定的要素,加上實驗室認可的應用領域說明和資質認定的特殊要求編寫的程序文件,構成了完整的CMA/CNAS “二合一”實驗室的管理體系。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STEP 1:熟悉CNAS和CMA的相關文件(包括CNAS認可準則、認可規則、認可指南、認可方案等,其中最重要的是CNAS認可準則和CMA評審準則。
STEP 2:確定實驗室的框架。即確定實驗室體系是以CNAS實驗室認可為主線,還是以CMA資質認定為主線。
STEP 3:編寫對照表。根據確定好的實驗室框架,把每一條款對應的CNAS實驗室認可準則和資質認定CMA的評審準則找到,列表一一對應,一目了然。
STEP 4:填充內容。根據對照表,將每一章節的內容一一填寫完整,原則是涵蓋二者的相應要求,如人員這一章節,CNAS對每一個申請領域可能會有特殊要求,我們就應該把它填充進去。
STEP 5:查缺補漏。當所有的資質體系文件編寫完畢,我們不妨再用條款對應手冊,反其道而行之的進行查缺補漏,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同時申請CMA和CNAS的特殊要求
國家對計量認證實行強制管理,如果同時申請兩種資質,即對CMA、CNAS的“二合一”評審,除了實驗室認可準則的要求外,根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還須滿足17條要求。具體要求可點擊此篇推文查看→→CMA、CNAS二合一評審的17個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