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試驗方法
可靠性鑒定檢驗屬于統計試驗,是為了驗證產品是否達到了所規定的性能的要求。根據產品使用壽命特點不同,統計試驗方法可分為連續型和成敗型兩大類。
1、當產品使用壽命符合指數、威布爾、正態、對數正態等分布時,可采用連續性統計試驗方法,目前國內外的標準統計試驗方法都屬于指數分布的。連續型統計試驗方法分為全數檢驗、定時截尾、定數截尾、序貫截尾檢驗幾種。
2、成敗型統計試驗方法對于以可靠度或成功率為指標的循環使用或一次使用的產品,可以選用成功率統計試驗方法,成功率統計試驗方法是基于假設每次檢驗在統計意義上是獨立的。因此對于重復使用的產品,在兩次檢驗之間應按正常維護標準進行合理維護,以保證每次檢驗開始時的狀況和性能都相同。按照國標GB5080.5-85明文規定,成功率統計試驗方法有以下兩種:序貫截尾和定數截尾檢驗,與連續型統計試驗方法類似,不再詳細介紹。
3)選擇統計試驗方法的原則
①如果必須通過試驗對MTBF的真值進行估計或需要預先確定檢驗總時間和費用,宜選用定時截尾統計試驗方法;
②如僅需以預定的判決風險率(α、β)對假設的MTBF值,(θ0或θ1做判決,不需要事先確定總檢驗時間時,則可選用序貫統計試驗方法。
③如果由于檢驗時間(或經費)限制,且生產方與采用方都愿意接受相對較高的風險率,可采用高風險率定時截尾或序貫截尾統計試驗方法。
④當必須對每臺產品進行判決時,可采用全數統計試驗方法。
⑤對以可靠度或成功率為指標的產品,可采用成功率統計試驗方法,該方案不受產品使用壽命分步的限制。
4)注意事項
①統計試驗方法中的θ1應等于合同規定的最低可接受的MTBF值。
②受試產品應從所有產品中隨機地抽取。做鑒定試驗時,受試產品數一般不應少于2臺,且事先應通過功能檢驗、環境試驗及環境應力篩選試驗。
③試驗時,應盡量模擬產品真實的工作條件、環境條件及現場使用時的維護程序。
④壽命服從指數分布的產品,在可靠性鑒定或驗收試驗結束后,對受試產品進行整修,更換有故障的或性能降級的零部件,使其恢復到所規定的技術狀態并通過有關的驗收程序仍可出場交貨。
故障的分類
依據GJB899《可靠性鑒定和驗收試驗》要求,若訂購方無其他明文規定(若訂購方有明文規定,就按訂購方明文規定來),則可靠性試驗期間出現的故障分為關聯故障和非關聯問題,關聯問題應進一步分為責任故障和非責任問題。
依據GJB451《可信性維修性保障性術語》,非關聯問題指已經證實是未按規定的條件采用而引起的問題(有章不循的違規操作);或已經證實僅屬某項將不采用的設計所引起的問題(不理解其內涵),否則為關聯問題。理解一下,非關聯問題是因為非產品本身的外部原因引起的問題,而關聯問題是指由產品本身原因(包括軟件設計、技術文件不規范等)引起的故障,還包括未經證實的問題。非責任問題是指非關聯故障或事先已經明文規定不屬某個特定組織提供的產品的關聯問題。也就是說非責任問題既包括非關聯問題,也包括非產品本身問題兩部分,其余都屬于責任問題,比較拗口,也不容易理解。還好GJB899《可靠性鑒定和驗收試驗》進行了補充說明,試驗過程中,下列情況可判為非責任問題:
1、誤操作引起的受試產品問題;
2、檢驗設施及測試儀表故障引起的受試產品問題;
3)超出設備工作極限的環境條件和工作條件引起的受試產品問題;
4)修復過程中引入的故障;
5)將有壽器件超期采用,使得該器件產生問題及其引發的從屬問題。
除可判定為非責任的故障外,其他所有問題均可判定為責任問題,如:
1、由于設計缺陷或制造工藝不良而造成的問題;
2、由于元器件潛在缺陷致使元器件失效而造成的問題;
3)由于軟件引起的故障;
4)間歇問題;
5)超出規范正常范圍的調整;
6)檢驗期間所有非從屬性問題原因引起的問題征兆(未超出性能極限)而引起的更換;
7)無法證實原因的異常。
只有責任問題才是可信性統計檢驗考慮的故障,也就是說,只有產品本身(含軟件和技術文件)原因導致的問題才屬于責任問題,才計算在內。對于檢驗期間出現的故障,承制方應提出分類意見,并送交訂購方批準,對已經劃定的責任問題,不應由于采取推薦的改善對策進行了糾正而列入非責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