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系統涵蓋了多種復雜的環境條件,其中一些環境可能存在較高的濕度和溫度,容易滋生霉菌。軌道交通材料,如車廂內飾、電氣設備外殼、座椅材料等,一旦滋生霉菌,不僅會影響美觀,還可能導致材料性能下降、腐蝕加劇,甚至威脅到軌道交通的運營安全和乘客健康。因此,對軌道交通材料進行霉菌試驗是確保其質量和可靠性的重要環節。
評估軌道交通材料在模擬霉菌滋生環境下的抗霉性能。
確定不同軌道交通材料對霉菌生長的敏感性,為材料選型和應用提供依據。
檢測霉菌生長對軌道交通材料物理、化學和機械性能的影響,以便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并采取預防措施。
國際標準
行業標準
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霉菌菌種,這些菌種應是在軌道交通環境中可能滋生的種類。常見的菌種包括黑曲霉、青霉、球毛殼霉等。
根據試驗要求,將不同菌種混合制成混合霉菌孢子懸浮液。例如,按照一定比例(如黑曲霉:青霉:球毛殼霉 = 1:1:1)混合,以模擬自然環境中的霉菌群落。
從軌道交通材料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試件。試件的尺寸和形狀應符合試驗標準的要求,一般為便于操作和觀察的小型塊狀或片狀,如邊長為50mm的正方形或直徑為50mm的圓形試件。
在試驗前,對試件進行預處理,包括清潔試件表面,去除油污、灰塵等雜質。可以使用適當的清潔劑和擦拭工具進行清潔,然后將試件在規定的溫度(如23±2°C)和濕度(如50±5%)條件下干燥至恒重。
使用專門的霉菌培養箱來營造適合霉菌生長的環境。將培養箱內的溫度設置為28 - 30°C,相對濕度設置為90 - 95%。
將混合霉菌孢子懸浮液均勻地接種到試件表面。接種量應根據標準或試驗要求確定,例如,每平方厘米試件表面接種1×10? - 1×10?個孢子。
試驗周期通常為28天,但根據軌道交通材料的特性和實際需求,也可適當延長或縮短。在試驗過程中,要保持培養箱內的環境條件穩定。
在試驗期間,定期(如每周一次)觀察試件表面霉菌的生長情況,記錄霉菌生長的面積、顏色、形態等特征。
外觀評估
性能影響評估
軌道交通材料霉菌試驗對于保障軌道交通的安全、舒適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科學合理的試驗方法和準確的結果評估,可以為軌道交通材料的研發、選型和質量控制提供有力依據,從而確保軌道交通系統在各種環境下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