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安全、環保、健康與可持續發展已逐漸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我國作為石油化工生產大國,每年通過道路運輸的危化品已高達10億多噸。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努力,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危化品道路運輸監管體系,但目前化學品道路運輸行業“多小散亂”、安全管理水平低問題仍然突出,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近年來相繼發生晉濟高速”3.1”特別重大燃爆事故、7.19滬昆高速特大燃爆事故、張石高速"5.23"重大交通事故等,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環境造成重大損失。
隨著化工產業的發展,化學品道路運輸的頻率日益增加。化學品本身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危險特性,在運輸過程中一旦發生事故,可能會對人員、環境和社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例如,液氯泄漏可能導致周邊居民中毒,汽油運輸車輛爆炸可能會摧毀附近的建筑物并引發火災。為了有效降低此類風險,CRSAS 認證體系應運而生。
為保證評估結果的公平、高效,體系引入了系統管理員角色,從根本上實現了評估員、被評估公司的相互隔離,確保客觀、真實、有效的評估結果,同時也避免了多個化工公司對同一物流承運商的重復評估。CRSAS體系于2018年7月正式上線,并作為多家國內外化工公司針對物流承運商的安全準入評估標準。
評估體系的主要內容
1.車輛及設備評估
車輛要求:運輸車輛必須符合特定的安全標準,如具有良好的制動系統、防火防爆性能等。例如,運輸易燃易爆化學品的車輛要配備火花熄滅裝置,防止車輛行駛過程中產生的火花引發事故。車輛的罐體等容器也要滿足相應的耐壓、耐腐蝕等要求,并且要定期進行檢測和維護。
安全設備配備:車上需要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像滅火器、泄漏應急處理工具、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毒面具、防護手套等)。這些設備的種類和數量要根據所運輸化學品的性質和運輸量來確定。
2.人員資質評估
駕駛員要求:駕駛員需要具備相應的駕駛證,并且要經過專門的化學品運輸安全培訓。他們要熟悉所運輸化學品的危險特性、應急處理方法等知識。例如,運輸腐蝕性化學品的駕駛員要知道在發生泄漏時如何正確地使用防護裝備進行緊急處理,以避免自身受到傷害和減少事故危害。
押運員資質:押運員在運輸過程中也起著關鍵的作用。他們要監督運輸過程,確保安全規定得到執行。押運員同樣需要接受專業培訓,掌握化學品的安全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能,如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如何正確報警、如何引導周邊人員疏散等。
3.包裝及標記評估
包裝要求:化學品的包裝必須能夠承受運輸過程中的各種物理和化學應力。例如,對于固體化學品,包裝要防止其在運輸過程中泄漏、散落;對于液體化學品,包裝容器要保證密封性良好,防止液體泄漏。包裝材料的選擇要根據化學品的性質來確定,如強酸要用耐酸材料包裝。
標記規范:包裝上要有清晰、準確的標記,包括化學品的名稱、危險特性標志(如易燃、有毒、腐蝕等標志)、應急處理方法等信息。這些標記可以幫助運輸人員、應急救援人員等快速了解化學品的性質,以便在發生事故時采取正確的措施。
4.運輸路線評估
路線規劃:要綜合考慮道路狀況、人口密集程度、環境敏感區域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運輸路線。盡量避免經過城市中心、水源保護區等敏感區域。例如,運輸劇毒化學品的車輛應選擇交通流量相對較小、遠離居民區的路線,以減少事故風險和潛在的危害范圍。
風險分析:對選定的運輸路線進行風險分析,評估可能遇到的自然災害(如洪水、山體滑坡等)、交通擁堵等情況對運輸安全的影響,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認證流程及后續監督
認證流程:企業首先要向認證機構提交申請,包括企業的基本信息、運輸車輛及設備清單、人員資質證明等相關材料。認證機構會根據 CRSAS 的標準對這些材料進行初步審核。
隨后,認證機構會安排現場檢查,檢查車輛的實際狀況、人員的操作規范、包裝和標記等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在審核和檢查過程中發現不符合項,企業需要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次接受檢查,直至符合標準。
一旦企業通過所有檢查,認證機構會頒發 CRSAS 認證證書,證明企業的化學品道路運輸符合安全評估體系的要求。
后續監督:認證機構會定期對獲得認證的企業進行監督檢查,確保企業持續符合認證標準。如果在監督檢查中發現企業存在不符合項,會要求企業限期整改。對于嚴重不符合標準或者多次整改仍不合格的企業,認證機構可以吊銷其認證證書,促使企業始終保持良好的運輸安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