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是什么?
《環評法》第22條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需要報生態環境部門進行審批,也即環評審批。《環評法》第25條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準,不得開工建設。
環評是個簡稱,其全稱叫環境影響評價,是針對企業擬進行的生產建設活動,從環境方面分析其實施的合理性。將項目環評報告向環評主管部門報批,通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評估審核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出具項目環評批復,環評報告及環評批復這兩個文件都需要企業妥善保存,以后會經常用到。
什么時間辦理環評?
說起環評,其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在建設前辦理該手續。這就要求在有建廠計劃伊始,就應把環評相關工作提到日程上來,作為第一優先級的工作之一。因為從法律法規上講,環評未獲得批復前,企業不得開工建設,生產設備不得進廠安裝。
企業若涉嫌“未批先建”,被責令停止建設后,項目建設進度停滯,前期投入的資金無法及時產生效益,同時還可能面臨已投入資金的閑置和浪費。
那么為什么要辦理環評?
環評是約束建設項目與規劃環境準入的法制保障,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為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國家制定了《環境保護法》,該法規定了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時,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簡稱環評。在此基礎上,國家又出臺了《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規條例,將環評實施的相關政策確定下來。履行環評手續是企業的法定義務,保護環境(安裝環境污染防治措施并確保穩定正常運行)是企業的法定責任。
所有建設項目都需要辦理環評手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對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簡稱“名錄”)的建設項目,需要辦理環評手續。未納入名錄的建設項目,則無需辦理環評手續,但不免除建設單位應當承擔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因此,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及運營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常見的需要辦理環評手續的行業有:
1.金屬制品加工制造(僅切割組裝的除外);
2.塑料制品制造(僅切割或分裝的除外);
3.印刷廠(僅激光印刷的除外);
4.食品制造(手工制作、單純分裝或小作坊除外);
5.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
6.木器家具制造(不涉及化學處理工藝且僅手工制作或采用旋切、鋸、削(刨)、自然風干等工藝加工的除外);
7.紙制品制造(有化學處理工藝如使用膠粘劑);
8.電子器件制造(有分割、焊接、酸洗或有機溶劑清洗工藝);
9.電子設備制造(僅組裝的除外);
10.工藝品制造(有噴漆工藝或機加工);
11.紡織品制造(僅裁剪、縫制、熨燙或污物清洗的除外);
12.服裝制造(有濕法印花、染色、水洗工藝或年加工100萬件及以上);
13.汽車、摩托車維修場所(有噴漆工藝);
哪些情況環評手續應該在項目建設哪個階段辦理?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九條規定,依法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開工建設前將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依法經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后未予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注意:環評不能隨廠走。企業工廠搬遷需要重新辦理環評